昔日的济南柴油机厂,曾经是赫赫有名的“大国营”,不过这个“大国营”却是由华丰机器厂这个“小私企”发展而来。
华丰机器厂创办于1920年,厂址在潍县。那么,它是怎么到济南来的呢?说来话长。
华丰机器厂的创始人叫滕虎忱,祖籍潍县腾家庄。他早年读过三年私塾,因家境不济而辍学。辍学后的他,跟着父亲走街串巷,从事轱辘匠的营生,从而品尝到生活的艰辛。由于父亲把这个营生看得很重,所以对他要求非常严格,这无形中为他日后成为技能高手和企业家注入了基因。譬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童叟无欺信誉第一的理念等等。
1898年,时年15岁的滕虎忱随着父亲来到青岛谋生,他先是在铁路工程处当修路工,而后又于1902年被隶属于德国海军的青岛水师工务局马尾船坞公司录用,在锻工车间当学徒工。期间,靠着天资聪颖和吃苦耐劳,他潜心学习、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技术,很快就成了一名优秀锻工,而且还学会了镟工、钳工等技能,年纪轻轻就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并由此被提拔为工段长。1912年8月,孙中山在青岛考察期间,听说了滕虎忱的故事,并在青岛演讲时多次予以提及,盛赞他刻苦钻研技术的精神,号召青年人向他学习,为民族争光,为国家争荣。同时,滕虎忱也有幸两次聆听了孙中山“反对列强新加坡华丰公司,唤起民众,挽救中华,实业救国”的演说,从而让他内心深处埋下了实业救国的欲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日寇出兵侵占了胶州湾,并将德国水师工务局毁于战火之中,滕虎忱由此而失业回籍。回家后待了不到三年,因生活陷入困境,不得已而为之再度出外谋生。他先是在济南铁路大厂应招未成,而后又到北京官营民生工厂当了代班工头。1917年春,因处境不合心思,辞职后又回到潍县,进入乐道院医院和文华中学合办的“理化制造所”,负责发电机、蒸汽机、水塔等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事宜。或许是生活的艰辛让他萌生了创业念头,也或许是心里那粒“实业救国”的“种子”要发芽,1919年,他开办了“华丰号营业铺”,主要是为客户修理机械设备,并且出售相关配件。营业铺规模尽管不大,设备也十分简陋,但在当时、当地,却很有影响力。也正是这个营业铺,让滕虎忱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20年,不安于现状的滕虎忱,在立志办实业的夙愿引导下,将其田产全部变卖,并动员、吸收好友入股,凑足资金3000元,择址潍县东关创办了“华丰机器厂”。最初那几年间,他虽然身为厂长,但却行为技工,身先士卒地授徒传艺。同时,他还坚持信誉为先、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从而使得“华丰”得到较快发展,经营也由“维修”逐步转向“制造”,陆续生产出织布机、弹花机、轧花机、榨油机、斗式水车等产品,而且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行销18个省市,并在青岛、济南、徐州、郑州等地开设了营销部。尤其是其生产的“石丸式”织布机,直接促成了潍县棉纺织业的兴盛。据潍县史志载,到1937年,全县拥有千台以上织布机的企业达10余家,新式织布机6.5万余台,从业者有20万人,年产普通棉布6000万米,并因此而获得了“十万织布机”的赞誉。
走南闯北的生活历练,让滕虎忱增长了很多见识。1931年,他根据国家工业发展状况和世界工业发展潮流,决意生产柴油机。为此,他亲赴上海,高价购置了优质机床、摇臂钻、龙门刨、气锤等设备,并购买了德国人设计、英国人制造的,当时最为先进的15马力柴油机当解剖标本。为了加快研制开发的步伐,他还不惜重金从青岛聘请来高级工程师,因而时间不长就先后研发制造出8马力、15马力、25马力、40马力卧式单缸低速柴油发动机,使得华丰机器厂成为我国最早生产柴油机的企业,并逐渐发展成为江北最大、全国驰名的机器制造厂。
1934年5月,国民政府铁道部分别在南京和北平,举办了“全国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华丰”生产的柴油机、榨油机、织布机、救火机、弹花机、水车等得到顾客好评,受到政府奖励。冯玉祥将军在过后参观华丰机器厂时,曾高度赞扬滕虎忱艰苦创业的精神,他说:“如果全国有二百家像你们这样有血性、能奋斗的企业,国家的前途就大有希望。”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滕虎忱原想将企业内迁,但因为交通不便未能如愿。于是,他在声言绝不与日寇合作之后,便向董事会辞去总经理职务,南下内地另谋出路去了。日寇占领潍县后,先是掠走了“华丰”的部分资产,而后又强迫“华丰”与其合资。1941年,他们又借口战时需要,以企业在潍县不安全为由,强行将“华丰”迁往济南,落户在历山之下,也就是今日文化西路济南柴油机厂旧址。同时,他们还将企业更名为“日华合办华丰铁厂股份有限公司”,俗称“历山工厂”,产品也由各种生产机械设备转向修理军械、制造枪炮。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历山工厂”,并将其先后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胶济区兵工厂接收处第一分厂、联勤总部兵工署四十四厂工务处第一所。期间,滕虎忱曾向国民政府请求发还华丰机器厂的资产,但得到的答复是“戡乱期间,暂征军用”。济南解放后,“历山工厂”被华东军政委员会接管,1950年更名为济南第一机器厂,1953年8月更名为济南柴油机厂,并沿用至今。1996年,“济柴”作为独家发起人以募集方式成立了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06年搬迁至长清区现址。
1948年潍县解放后,滕虎忱返回原籍,召集旧部在“华丰”原址重建“华丰”。1954年6月,重建后的“华丰”实行公私合营,被并入潍坊柴油机厂。由于“华丰”当初是被“并入”,所以它只能算是“潍柴”的组成部分,而并非是“潍柴”的前身。“潍柴”的前身是创办于1946年的“建国铁工合作社”,最早厂址在威海,此乃题外之话,在此不多赘述。
鉴于“华丰”创办人滕虎忱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的重大贡献,1951年他应邀出席了济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当选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8年12月28日,滕虎忱因病去世,享年75岁。
如今的“济柴”已经成为品牌新加坡华丰公司,其主导产品“济柴牌”发动机,广泛适用于石油钻探、工矿机车、工程机械、舰艇渔船及发电设备,产品覆盖全国各大油田和32个省市、自治区,并经销至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印尼、新加坡、苏丹、突尼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还是国家军工重点选用产品。
【作者简介】杨曙明(男),祖籍沂源的济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历下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岁月无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觉远》《凝固在记忆里的时光》《光阴的印记》等七部散文集,《有话明说》《话由明说》两本时评专著;曾为《齐鲁晚报》“有话明说”的专栏作家;主编有《济南的味道》《历下倾城》《诗意历下》《历下民间故事》等书籍;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齐鲁散文奖、泉城文艺奖等。
发布者:sgadmi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gstarting.com/archives/1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