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那时候的中国家电市场还是外国品牌的一统天下。在刘炳银去世后的第二年(2002年),新飞电器在政府主导下,同新加坡企业丰隆集团实现合资。新飞电器与新飞集团之间关于“新飞”品牌的争端就是明证。夏普、索尼、松下等都已退出了中国市场,甚至被被以海尔、美的、格力等为代表的国产家电品牌断绝了后路——他们在退出中国市场后,连本土老家的市场也回不去了,因为其本土市场早已被中国品牌占领。

订阅“北大纵横”,与千位咨询师零距离

===========================

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近日,新飞电器的一则”重整说明”在网上曝光。说明称“在家用电器行业激烈的价格竞争之下,公司要想盈利变得越来越困难”;“迫于资金链压力,公司将停止生产活动”。

有媒体报道,现在的新飞电器厂区内已空无一人,仓库和车间均被贴上封条。

新飞牌冰箱曾一度占据20%的市场份额,是冰箱界“四朵金花”中的老大(排在它后面的是海尔、容声、美菱)。新飞冰箱也曾是新乡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张名片,是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的骄傲。

从辉煌到没落,再到如今的濒临倒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嘘唏?“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句曾红遍大江南北的经典广告语,很有可能从此成为绝唱。

1 / 刘炳银时代的辉煌

新飞停产已不是第一次。事实上,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曾两度陷入停产风波。当时,员工因“十年不涨工资”而罢工,他们甚至把已去世11年之久的新飞创始人“刘老板”的遗像搬到了厂门口。

“刘老板”即刘炳银。

刘炳银,河北武安人,1941年出生,14岁就跑到新乡福民铁厂做工人。1983年,42岁的刘炳银出任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厂长。这是一家始建于1958年的小型军工企业,因为产品单一,加上军费削减,累积亏损达70多万元。职工已3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厂办公室穷得连支圆珠笔都买不起。

上世纪八十年中期,中国人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已普遍提高,家用电器兴起。从小就敢独自外出闯世界的刘炳银见多识广,他适时而变,很快就把目光瞄准了当时在大城市颇受欢迎的电冰箱。

1984年新飞冰箱项目正式在国家轻工业部立项,1985年从意大利飞利浦公司引进一条年产10万台电冰箱的生产线,第一台电冰箱于1986年11月8日下线,并以“新乡-飞利浦”的品牌进入市场销售。后来的“新飞”便是由此而来,是“新乡-飞利浦”的简称。

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91年,江泽民为新飞题词,刘炳银陪同

那时候的中国家电市场还是外国品牌的一统天下。国产家电的质量普遍较差,很难得到消费者信任。比如冰箱,一是噪声大,再就是故障多,好坏。从生产企业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产品质量不稳定,合格率太低。这也是中国企业当时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员工的素质低,缺乏基本的技能训练,再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也不高,还是那种粗放的、工场似的管理。

如何稳定产品的质量呢?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公有制工厂的厂长,其权利是很有限的,比如,你无权开除工人,也不能随意扣发工人的工资奖金,人事的任免权也不完全掌握在你手里。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为了让他们“长记性”,刘炳银和海尔的张瑞敏一样,也曾演出过“砸冰箱”的苦肉计。

1990年5月20日,在新飞冰箱订货会现场,只见400多台新飞生产的冰箱一字排开,刘炳银声音激昂:“这些都是我们厂生产出来的不合格产品,如果把这样的冰箱卖给用户,是我们新飞人的耻辱!必须全部销毁!”话音刚落,刘炳银率先举起铁锤砸向第一台劣质冰箱······

这一锤,砸醒了新飞人的质量意识,也砸出了客户的信心。那时正值中国电冰箱销售的最低谷,不少冰箱企业被迫停产、限产或转产,而刘炳银相信:只要是好东西,就不会没人要。质量,是打开市场之锁的钥匙。

刘炳银很重视产品的质量。几年来,厂里按照改革开放试点企业的权限,先后免掉了20多名抓质量不力的中层干部,“质量”二字,在全厂职工心中牢牢扎下了根。与此同时,厂里又投资6000多万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新飞冰箱的开箱合格率,迅速上升到近100%。

“我们是在新乡这样的小地方,与北京、上海只保持同步都不行。”这是刘炳银总经常向职工灌输的一段话,“同样质量的一块肥皂,一个是新乡的,一个是上海的,顾客一定买上海的。因此,我们要质量更高,管理更严格,技术更超前,才能赢得消费者。”

除了重视产品质量,新飞冰箱能够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刘炳银十分重视科创新。早在1987年,规定发达国家在1996年、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后禁止使用原制冷剂氟利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刚出台不久,刘炳银就敏锐地觉察到,使用新型环保制冷物质的冰箱将是大趋势。

1995年,刘炳银推出了一个令国内众多冰箱厂家十分吃惊的举措:与外商合资,投资4.2亿元人民币,建成国内第一条年产60万台的大规模全无氟电冰箱生产线。

当时有不少人议论,认为是不是上得早了,怀疑技术能不能过关。但新飞“绿色冰箱”投入市场后,以其过硬的质量和性能,很快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掀起了“绿色革命”的浪潮。新飞也以关注环保的形象深入人心,40多种全无氟冰箱热销全国城乡。1996年,新飞冰箱跻身全国同行业“三强”,实现历史性转折。

2001年9月15日,刘炳银因患胃癌在广州逝世,年仅61岁。

2 / 外资控股,走向没落

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在刘炳银去世后的第二年(2002年),新飞电器在政府主导下,同新加坡企业丰隆集团实现合资。2005年,新飞电器国有股权再次转让,39%国有股再度落入外资公司手中。至此,新加坡丰隆电器股权上升到90%,并从中方手中拿到新飞电器经营管理权。“新飞”自此成为新加坡品牌。

在新加坡丰隆主导新飞的最初几年里,新飞也曾实现了一定的增长。比如,在2006年冰箱销量同比增长10%,营收同比增长11%;2007年冰箱产销量达353万台,同比增长15%;2008年,销量同比增长15%,营收同比增长19%。至此,新飞冰箱已连续六年稳居冰箱、冷柜行业前两强。

但好景不长,2008年以后,新飞电器就退出了家电行业的第一阵营,排名由第二名逐步滑落到第三名、第五名,甚至慢慢退出了前十。尤其是在2011年以后,营收开始负增长,业绩由赢利转向亏损。

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1新加坡元相当于4.89元人民币),据公开资料整理

于此同时,企业积累的各种矛盾也开始暴发,特别是2012年发生的万人大罢工事件,更是震惊了全国。此次罢工,表面上是由员工薪水太低引发的,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员工对未来失去信心,看不到希望。

罢工员工在总部门口拉条幅、喊口号,并先后发出《告全体新飞同胞书》《告全体新飞同胞书(二)》和《告全体新飞同胞书(三)》三封信。他们的诉求主要有三个:强烈要求公司董事会体察员工疾苦,切实改善员工收入,在规定天数内,使员工平均收入达到2011年新乡人均月收入的2160元;强烈要求公司董事会辨明忠奸,驱除无德、无能、无为的“三无人员”;强烈要求公司董事会选拔德才兼备,富有远见的新飞带头人带领新飞浴火重生。

1 / 低薪下的自卑

工人的第一诉求是工资过低,十多年没有变化过。十年前,新飞人非常自豪,穿着工作服走在路上,“惹来的都是羡慕嫉妒恨”。当时新飞人拿着1000多元的工资,新乡市的人均月工资才400至500元,房价每平方米也仅400多元。十年后2012年,新飞人不敢穿工作服走在路上,怕丢人。当新飞工人还是拿着1000多元工资的时候,新乡市人均月工资已达到了2160元。

以前穿着新飞的制服去相亲,远比西装革履要管用。以前新飞人穿工服去买菜,菜市场的老板开价总要高一点,知道新飞人有钱,而现在他们知道新飞人没钱新加坡公司停工,直接报底价。

原来新乡人是挤破头往新飞电器去,有“宁去新飞,不去银行”的说法;现在是新飞电器门口每天都挂着招工启事,好像永远也招不满人。因为收入低,为了补贴家用,现在新飞员工下班后摆地摊卖拖鞋、卖包子、卖卡片的,骑着三轮车卖菜的随处都是······

2 / “员工心中的“三无人员”

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新飞员工记忆中的“刘炳银时代”,风光无限好。“刘总给大家安暖气,新飞人冬天穿衬衣吃饺子。如今,新飞花园冬天烧不起暖气的比比皆是。刘总给大家发皮衣、发冰箱,员工生日时亲自到场祝贺,员工的心里暖洋洋的。”

员工们怀念刘炳银,停工抗议期间,把刘炳银的大幅照片也抬了出来。怀念刘炳银的好,当然也反映出对现有管理层的不满。参与停工的众多员工,将新飞的管理层称为“三无人员”:无能、无为、无德。“经营不好,他们把责任推给市场,一味消极应对市场挑战,而不是紧紧抓住销售龙头,加大新品开发和广告宣传。因为经营不善,空调生产线、新飞九厂、小冰箱生产线先后关停,现在又要在新飞总部下手(指关停冰箱一部)。”

员工对管理层的负面印象,可能还有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认为管理层采取的一些措施花哨而不切实际。丰隆亚洲入主新飞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意在改变老国有企业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但是都被员工斥为没有效率。“原来职责明确,一件事只要一个领导拍板就行,现在要找几个领导新加坡公司停工,看似都负责,看似流程规范了,实际上一个都不负责。”

不仅员工与管理层,即便在管理层内部也存在矛盾。有新飞管理层人士说:“新方派过来的高层与本地管理人员也存在沟通问题,对本地管理人员不够尊重。一起开会,明明都是新加坡籍的华人,都能说汉语,但偏偏都说英语。PPT做得很好,但会开得云山雾罩。”

此外,新飞电器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更换频繁,从2005年丰隆亚洲获得新飞控制权至今的六七年间,新飞已经换了4任负责人。

“新加坡人看我们在企业一待10多年,都很奇怪。按照他们的习惯,隔两三年就要跳槽,否则就证明自己没有价值。你说这样的高层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何谈负责任。”据当时的《企业观察家》报道,曾有新飞电器的管理层人士这样分析,“其实现在管理层也是人心浮动,已经有不少中高层管理人员跳槽了。”

3 / 巨亏下的内忧外患

在2012年10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飞电器总裁吴俊财并未对新飞亏损问题正面回答,仅表示,新飞电器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其信息披露有严格流程,对此不便透露。但在随后晚间的用餐时间,还是隐晦提出,现在新飞财务上面临的挑战,都是战略性亏损。

对于新飞电器的未来,员工中间长期有一个观点:新加坡丰隆入主新飞,只是财务性投资,将来在合适的时机,新飞电器还是会被大股东出手。而在市场上,类似的传闻也不绝于耳,海尔、美的、TCL、康佳、江苏中韩冰箱以及伊莱克斯都曾是绯闻对象。尽管丰隆一再强调,公司控股新飞,目的在于长期做实业,想大干一场,但是新飞员工和外界对新加坡丰隆的疑虑始终也未能完全打消。

除此之外,新飞电器与新乡市政府的微妙关系,也是该公司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新飞电器与新飞集团之间关于“新飞”品牌的争端就是明证。丰隆给外界的印象一直都是“短期获利,对新飞投入甚少”,当地政府对此极度不满。政府有意将新飞品牌做大做强,促进就业,带动税收。

对于此次罢工,就有新乡当地观察人士称,政府的态度非常微妙。据当时《企业观察家》报道,在这一次罢工的第一天竟然没有看到有警察到场维持秩序。政府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3 /新飞到底是怎么没落的?

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有人把新飞的掉队归咎于没有跟上行业规模化的步伐,也有人把新飞的没落归咎于新品研发、技术创新不够,品牌推广不力,以至于使新飞的品牌形象不断下滑,由中高端滑落为中低端,并最终沦落为乡镇市场上的小杂牌,走向了消亡。

当然,也有人把新飞的溃败归咎于控股方新加坡丰隆的不专业,因为丰隆集团原本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和酒店业投资发展商,虽然其旗下拥有多达11家上市公司,却并不具备家电业务的专业化运营队伍和市场经验。

另外,据《中国经营报》相关文章的说法,新飞走到今天这一步,内部管理的疏漏也为其埋下隐患,比如,新方派来的中层管理人员薪资是普通员工的二十三倍,多数员工对此极为不满······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其失败的原因。因为一家企业要想获得成功,是需要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好的,好企业都是没有缺陷、没有短板的,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完美。但要把一家企业搞垮那就太容易了,研发、生产和销售,这其中的一项工作做不好,企业就垮了。

无论如何,在笔者看来,有一个事实还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在中国的家电市场上,多少强大的外资品牌都被国产品牌击垮了。夏普、索尼、松下等都已退出了中国市场,甚至被被以海尔、美的、格力等为代表的国产家电品牌断绝了后路——他们在退出中国市场后,连本土老家的市场也回不去了,因为其本土市场早已被中国品牌占领。

说句不太严肃的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于家电行业并没有多少渊源的新加坡的丰隆,又焉能不败?

4 / 新飞冰箱的出路

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2017年10月30日上午,新飞电器在办公楼八层召开了一场董事会,董事会在审查了新飞的几项战略选择后,决定进行“重整”。在这场由新方主导的董事会上,董事会成员为停产作了一系列决策:封存档案,财务梳理,并任命了首席重整官。

在会议结束后,除新任命的”首席重整官“外,绝大部分新加坡方的高层管理人员均离开了新乡。

在新方人员撤走之后的第二天,新飞电器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收到了一封中英文邮件,这正是前一天开会的内容。邮件声称“新飞公司并不准备清算,而是根据许可和OEM安排,管理团队将继续审查有意使用新飞商标的潜在战略合作伙伴。” 邮件还提及,已指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上海)担任重整业务顾问。这份声明由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飞家电有限公司联合发布。

这封邮件很快被公布上网,继2013年劳资风波后,新飞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据《中国经营报》的相关报道,一位员工说:“10月30日开董事会时确实提了很多问题,但是根本没有提及第二天宣布全面停产的事情。而之所以回到新加坡后再通过邮件的方式宣布,是害怕现场宣布走不了。”

另有知情人士称,发这封邮件时连中方股东均不知情,更别提地方政府了。这让当地政府和国资股东非常恼火。

新飞电器停产的消息传出后,上下游供货商纷纷找上门来要账。

至于新飞电器最终的结局,家电专家刘步尘认为,“从目前家电市场格局来看,国内主流冰箱企业的产能比较富裕,市场容量基本饱和,新飞转手出售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最有可能的是将部分生产线承包出去,生产其他厂商的产品。”

这家曾与海尔齐名的家电企业,如今终于被新加坡人搞垮了(新加坡公司停工)

发布者:sgadmi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gstarting.com/archives/14888

(0)
上一篇 01/28/2023 14:42
下一篇 01/28/2023 14: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65-89427608

在线咨询:2023052908012116

邮箱:haidaocdf@gmail.com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