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上海代表处主任何欣倩(Louise Ho)女士
成为全球领先的亚洲中心
从地图上看,东南亚岛国新加坡像一颗钻石。它是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仅有728.6平方公里、568万人口的新加坡,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上海市区(781.04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仅和广西玉林市相当。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四个小时就能够抵达新加坡。
“去新加坡”正在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界的热点,诸如药明康德、金斯瑞等都在新加坡设置站点。新加坡也在积极主动吸引中国生物医药公司。
这场“双向奔赴”中,企业如果想要更好地了解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简称:经发局,EDB)是企业必须打交道的政府部门。
为什么要去新加坡?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更青睐哪些企业的入驻?企业去新加坡的兴奋点和顾虑点分别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医趋势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上海代表处主任何欣倩(Louise Ho)女士的专访中找到答案。
“CDMO、CRO、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物、IVD公司、医疗科技供应商和医疗科技设备公司都对新加坡感兴趣。”
“国际人才就必须得在国际市场去寻找。”
“新加坡可以呈现的机遇是互补的。”
▲医趋势专访新加坡经济发展局
上海代表处主任何欣倩(Louise Ho)女士
热点!投资“狮城”新加坡
新加坡对于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CDMO、CRO、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物、IVD公司、医疗科技供应商和医疗科技设备公司都对新加坡感兴趣。”何欣倩女士表示。
已有的知名案例有很多。
比如,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最近分别在新加坡推出了一项为期十年的投资蓝图。
南京金斯瑞在新加坡设立了一个拥有3万平方英尺蛋白生产平台,为亚太研究社区提供服务。未来新设施也可扩展至细胞与基因治疗和疫苗研发服务的其他业务部门。
生物科技公司如百济神州、联拓生物、云顶新耀等,正利用新加坡的优势辐射包括东南亚的海外市场。
天演药业等公司与当地临床研究和调查医学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临床试验。
为何选择新加坡?
为何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喜欢到新加坡去设置站点?
何欣倩女士将其大致归结为“大势所趋”以及“资源互补”两大原因。
大势所趋:布局出海,谋划长期发展
企业的热切与中国当下的生物医药大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出海成为大势所趋。
自2015年中国试行批量采购并在各省逐步推广以来,新药物价格降幅达6成到8成。虽然这缩短了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时间,但这也导致了激烈竞争,PD-1领域的惨烈状况有目共睹。
因此,一些中国公司开始寻找海外蓝海市场的机会。
其次,中国生物制药实力日益增强,进入了License out 频发的新时代。
仅2020年,中国医药企业对外许可授权交易数量为24项,较5年前增长了3倍。而到了2021年,许可协议总数直接翻倍至53项。百济神州10亿美元以及荣昌生物26亿美元的授权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研发实力的增强,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第三,创新医药企业需要全球性的战略规划才能长期生存。
医趋势统计显示,全球Top10制药企业的2020年营收中,美国市场营收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均超过33%。欧洲发达市场也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因此,进入发达市场,对于创新药物的发展及盈利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市场医药保险体系成熟、价格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带来准入壁垒有助于为创新药品提供更长的跑道。
“要做好海外市场,就需要相关的人才,这也是驱动企业国际化的一大原因。国际人才就必须得在国际市场去寻找。不管是生产方面、临床申报,还是药品申请,必须要有海外的实战经验的人才去去承担这个责任。”何欣倩女士说。
资源互补:完整产业链有利于企业覆盖东南亚市场
理解了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为何一定是新加坡而非其他国家呢?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中国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因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00亿美金的水平。加上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鼓励创新蓬勃发展,资本投资激增,生物医药人才回流等,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利好的。”
何欣倩女士表示,“但新加坡可以呈现的机遇是互补的。”
基于在地理、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许多企业将新加坡视为覆盖东南亚市场的锚点。
从新加坡起飞,两个小时即可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或越南胡志明市。在许多公司决策者眼中,把新加坡当做通往整个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再合适不过。
企业利用新加坡作为枢纽,协调在东南亚的投融资、监管、准入、销售和业务发展等等。
①产业链完整,为企业创新和商业化提供沃土。
何欣倩认为:“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物医学科学行业的强劲增长非常重要。”而新加坡恰恰可以在这一领域进行补足。
从90年代就将生物医药科技确定为具有增长潜能领域的新加坡,到2020年,新加坡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已经达1577亿人民币,等同于近4个张江生命健康工业园的产值(2020年,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工业产值达到438亿元)新加坡制药公司有哪些,占新加坡制造业产值的10.8%。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吸引了众多实力雄厚的生物医药科技企业的入驻:
▲跨国MNC、中小型企业以及初创企业遍布全岛
新加坡还将产业向上游转移到研究和创新。
如今,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生产人员超24000名,研究人员超2000名。
新加坡每10万居民中的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数量是美国的5倍:
新加坡在眼科、免疫学、传染病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
这些储备的研发能力为新加坡的吸引力加码。
② 监管标准国际认同度高。
新加坡是国际标准(PIC/S)和监管网络(ACCESS, ORBIS)的成员,新加坡的监管工作在成员国内的接受程度非常高。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在新加坡设置临床试验,比如上文提到的天演药业。
③自由贸易网络发达,为分销、出口、临床创造了有力条件。
新加坡的自由贸易网络、贸易路线和高效率的进出口条例,为生物制药公司在新加坡进行分销、出口导向型制造和全球临床试验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同时新加坡制药公司有哪些,新加坡地缘政治稳定,对于融资、吸引并留住人才和工业活动都很重要。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能提供哪些帮助?
企业入驻新加坡时,想要洞悉权威的行业动向、了解全面的政府扶持政策,都要同何欣倩所属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打交道。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是隶属于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的法定政府机构,负责规划与执行新加坡的发展战略,推动投资和产业发展,与国内外的企业紧密合作,为其提供信息,搭建伙伴关系,并且为企业在新加坡的投资提供政府优惠政策渠道。
目前,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在全球有18个办事处,在中国有北上广三个办事处,通过对接当地的企业以及创始人,协助企业到新加坡发展。
青睐“创新企业+CXO+供应商”
“我们欢迎所有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但在这个发展阶段,有哪些公司更适合在新加坡的生物医药沃土深耕发展?我想主要有三个群体。”何欣倩坦言。
第一类,创新生物科技公司,尤其是拥有差异化项目和专有的平台技术的公司。
新加坡可以满足其资产的开发和转换、概念验证、临床试验以及商业化的需求。这些企业也将为新加坡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新加坡也能及早获得新颖的治疗方法。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那些已经准备好进入国际市场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公司。
第二类,拥有项目、全球客户渠道以及高度自动化测试和制造流程的CXO。因为这些CXO将满足从大、中、小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第三类,关键供应商。随着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需要确保为现有在新加坡的产能找到并锁定关键供应商;并为新的模式(细胞和基因治疗、疫苗、RNA)巩固供应链。
多举措解决企业顾虑点
企业对于“去新加坡”的兴趣虽然高,但也有一些顾虑点。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从各个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面对企业最大的顾虑——东南亚覆盖多个国家,在全民医保、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和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是呈现多样化,如何正确把握东南亚市场?如何适应从药物发现到市场授权的监管环境?
▲白皮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同咨询公司ASK Health(艾社康)联合发布白皮书,介绍东南亚区域的卫生经济学特性和区域法规协调工作,以帮助公司实施海外市场战略。报告还提供了中国企业向东盟扩张的案例研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获取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发布的《东南亚生物医药手册》。
对于“人才缺乏”的担心是中国企业出海新加坡的另一大顾虑。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多年来一直在人才建设上投入。派出本地科技人才到国外接受博士后培训;推出了针对科技企业家的TechPass签证计划、支持核心团队建设国际优秀人才的Tech@SG项目;2020年成立新加坡临床研究与创新联盟,加强国家级临床研究与翻译项目的协同作用。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协助企业落地
何欣倩补充,“对于对新加坡有兴趣的公司,我们可以提供有关新加坡生态系统的信息,以协助进行整体商业规划。对于那些符合新加坡经济目标的公司,我们也会共同制定发展计划,并提供相关的配套政策。”
新加坡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愿景是,到2030年,实现从大型生物制药到初创企业等各个企业领域参与者的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希望成为创新疗法和新模式的首选地点,并进一步加强新加坡中长期的研发能力,以预防、防备和应对未来的流行病。
而这个愿景中,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也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获取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发布的《东南亚生物医药手册》。
· END·
想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面对面洽谈出海?
这一年度顶级盛会你不能错过!
发布者:sgadmi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gstarting.com/archives/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