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跨市场互联互通 支持中国企业投融资需求——专访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香港公司和新加坡的区别)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庆。她称,新交所非常重视中国业务,未来新交所中国业务的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立跨市场的互联互通;二是为跨市场资本流动提供支持,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化设计,充分满足中国客户需求;三是支持中国企业投融资需求、国际化和东南亚发展战略。证券时报记者:请介绍一下新交所未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尤其在大中华区。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过去数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更多是把目光投向中国香港和美国。今年5月香港公司和新加坡的区别,蔚来选择在新加坡交易所(简称“新交所”)以介绍方式上市,为其他中国企业拓宽了海外上市路径。

而为了能吸引更多海外公司尤其中国企业到新交所上市,新交所持续创新,提供适合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方案,比如去年推出的SPAC框架,以及缩短上市审核流程至4~6周。

此外,新加坡金管局也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来新交所上市,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新元(约人民币1000万元)的补贴。

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近700家,有近40%来自海外;总市值约7000亿美元,来自大中华区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400亿美元,占比20%。在募集资金方面,过去10年新交所上市公司发债募资超过1.4万亿美元。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庆。她称,新交所非常重视中国业务,未来新交所中国业务的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立跨市场的互联互通;二是为跨市场资本流动提供支持,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化设计,充分满足中国客户需求;三是支持中国企业投融资需求、国际化和东南亚发展战略。

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 陈庆

新交所中国业务

三大战略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新交所上市的中资企业占比及行业分布情况?

陈庆:目前新交所近700家上市公司中,有20%来自大中华区。新加坡资本市场不仅对中国企业熟悉,并且非常欢迎中国企业。目前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以工业制造业占比最多,其次是材料类、食品饮料行业。此外,新交所还是亚洲领先的债券上市地,其中有15%来自于大中华地区。

证券时报记者:新交所未来是否会加大力度,出台一些针对性政策或者措施,吸引中国公司来新交所上市?

建立跨市场互联互通 支持中国企业投融资需求——专访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香港公司和新加坡的区别)

陈庆:新交所是非常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去作调整和改进。除了政策以外,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国际化的平台搭建、高市场化的运作,和多元化生态环境的打造,来吸引中国公司在新加坡上市。

近年来,东南亚本土的独角兽企业也纷纷在新交所上市,典型的比如说Nanofilm、iFast等。这些新经济企业可以和中国公司实现协同效应。协同不仅仅是在流动性上,也体现在业务和战略发展上。

新加坡金管局也出台了资本市场津贴政策(GEMS)来鼓励企业来新交所上市,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新元的补贴。除了IPO之外,第二上市、SPAC、REITs及商业信托也被纳入了补贴范畴。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新交所与中国证券市场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庆:我们相信,全球证券和衍生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关键是生态系统内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已经与多个区域性和全球交易所建立了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可以推动市场创新,扩大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证券和固定收益在内的各类资产的全球分布,促进跨境双边资本流动和新兴公司的融资。

比如,我们目前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建立双边ETF联接,使中国和新加坡ETF发行方都能利用跨境资本。此外,我们还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家子公司合作,扩展了我们在中国的数据行情分发网络,来分发新交所的证券数据,加强我们资本市场之间的连接。

我们的子公司波罗的海交易所,通过其市场数据子公司,也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探讨在航运衍生品研发方面的合作。双方将在中国共同研究和开发以波罗的海巴拿马航运指数(BPI)为结算标的的期货合约,这将为中国航运公司提供一个运费风险管理的新工具。

证券时报记者:请介绍一下新交所未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尤其在大中华区。

陈庆:新交所致力于发挥新加坡在东南亚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和市场深度,建立跨市场的互联互通,通过多元化资产平台,一站式支持市场参与者的投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

未来,新交所中国业务的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建立跨市场的互联互通,加快中国证券及大宗商品的国际化发展速度,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第二是为跨市场资本流动提供支持,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化设计,充分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并协助金融中介机构申请会员、设立机构等,以增强新加坡市场的流动性;第三是支持中国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尤其是通过在新交所上市来获得融资、国际化和东南亚发展战略。

资金流入优势突出

流动性向好

建立跨市场互联互通 支持中国企业投融资需求——专访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香港公司和新加坡的区别)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截至目前,新交所上市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陈庆:截至2022年7月,今年已有12家企业在新交所上市,总募资额5.72亿新元(约28.6亿元人民币)。上市业务的优异表现,一方面是因为新交所持续创新,提供适合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方案,去年领先推出SPAC框架,目前已迎来了VERTEX、PEGASUS ASIA和NOVO三家SPAC公司上市;另一方面是新交所二次上市框架以高效著称,审核流程缩短至4~6周,企业额外的持续上市义务极少,受到企业的欢迎。比如最近上市的蔚来汽车和皇胜酒业就是典型案例。

证券时报记者:从股票成交活跃度来看,新交所整体不及香港交易所,新加坡未来是否会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股市活跃度和融资能力?

陈庆:我们关注到市值在5亿~50亿新元(人民币25亿~250亿元)区间的企业在新加坡拥有很好的流动性。这个区间的企业在新交所受到投资者关注度高。市值50亿新元(约人民币250亿元)左右的企业进入指数的机会比其他市场更高。当企业估值接近80亿新元(约人民币400亿元)时,就可以进入海峡时报指数,获得更多被动基金的关注,从而有效提升整体流动性。

同时,新加坡在资金流入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近年来,全球资金在新加坡汇聚。当前,新加坡在管资产4万亿新元(2.9万亿美元),年增长率15.7%。其中76%的在管资产来自境外。这些新资金有些按监管要求必须有一定比例投入新加坡本地市场,所以他们很关注优质的投资标的。我们希望提供更高效的平台让多元交易者参与。可以预见,新加坡股市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将会越来越好。

推出首个专注于中国

ESG债券数据平台

证券时报记者:据悉新交所正在开发第一个专注于中国ESG债券的数据平台,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平台?

陈庆:中国境内可持续发展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香港公司和新加坡的区别,顺应这一趋势,获取有关债券框架、分配和影响报告的全面信息,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新加坡交易所与淡马锡控股的合资企业Marketnode,与中诚信绿金合作推出名为Greennode RMB的中国境内绿色债券数据平台,利用国际债券市场的最优实践报告方法,为境外债券投资者提供中文和英文的信息。

截至2022年8月中旬,Greennode RMB平台所覆盖范围为266只债券和162家发行人。

证券时报记者:截至目前新交所一共发行了多少只国际ESG债券?来自大中华区的债券发行人占比达到多少?

陈庆:至今新交所上市的国际ESG债券近350只,总融资额1950亿新元(约人民币9750亿元),其中近20%的ESG债券发行人来自大中华区。新交所是亚太地区ESG债券的首选上市地,市场份额超过50%,新交所非常欢迎更多的大中华区发行人来上市债券。

发布者:sgadmi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gstarting.com/archives/9399

(0)
上一篇 01/02/2023 15:17
下一篇 01/02/2023 15: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65-89427608

在线咨询:2023052908012116

邮箱:haidaocdf@gmail.com

 

关注微信